首頁
1
商品介紹
2
行過死蔭幽谷3
https://www.5550056.com.tw/ 元和雅診所 身心專科
17

行過死蔭幽谷


楊尚儒醫師

劉媽媽,一位大腸癌患者,兩年前接受手術後,開始去適應那極不方便的人工肛門。但平常她總是笑臉迎人,十分熱心教會服事,以及到醫院去探訪病人、傳福音。有一次聽她做見證,她說:「當醫生宣佈我得了癌症時,我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,但三家醫院的結果卻都一樣,使我不得不接受這個事實。接下來我就開始埋怨神,為什麼讓我得到這種病?為什麼我要承受這種痛苦?於是,我覺得我有資格生氣,我對先生、小孩生氣,對醫生、護士生氣,甚至對屋頂上曬太陽的野貓生氣。手術前,醫生曾說我的狀況不樂觀,當時我彷彿掉入絕望的深淵,甚至想過要自我了斷。但是感謝神,用聖經上的話語來安慰我:『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,也不怕遭害,因為你與我同在。』現在的我,懂得讓每天活得有意義,學會珍惜一分一秒,時時懷著感恩的心。」

罹患癌症的病人,常會感到焦慮及憂鬱,有時還會有憤怒的表現。為了減少或避免這壓力的衝擊,許多心理防衛機轉-包括意識及潛意識層面-就開始運作了,例如:否認、理智化、合理化、轉移等等。知名的死亡學家伊莉莎白庫勒蘿斯,曾研究瀕臨死亡的病人之心路歷程。她將病人面對死亡的心理歷程如同病人被診斷為癌症時一般,分為五個階段,亦即一. 否認,二. 忿怒,三. 討價還價,四. 沮喪,五. 接受,但是這些階段並不一定完全會出現,或按次序出現。在癌症或末期疾病被診斷出來後,病患常出現情緒的症狀,首先必須鑑別是否為疾病本身直接誘發,或是治療疾病的藥物所導致。排除以上兩種可能性之後,我們可以考慮:在引發「焦慮」的因素方面,可能是嚴重的疼痛、外型損毀、大小便失禁、恐懼死亡及擔心家人等。引發「憂鬱」的因素可能包括失落、與所愛的人分離、無望無助感等等。「氣憤」多因病患面臨末期疾病,自覺是受到不公平的待遇。「罪惡感」則常來自病患怕會拖累家人。研究發現,在瀕死的病人中,年輕人比老年人有較多的情緒反應;有宗教信仰者,則較少見嚴重的情緒反應。

癌症患者的身體常是飽受折磨的,需要與醫師配合,接受最有利的治療方式,或藥物來減輕病痛;其心靈的煎熬,除了需要親人的關懷與愛,信仰的力量亦是不容忽視;若有過度的情緒反應時,需要盡快尋求精神科醫師的協助,避免自殺的危險,可以抗憂鬱劑或抗焦慮劑等藥物處理,配合心理諮商、家族治療、或團體治療,而幫助患者可以面對疾病或死亡。此外,病人的親屬也需要協助,他們也可能會感到焦慮及憂鬱,也可能會有否認、氣憤、或是罪惡感的反應。他們需要的是資訊及支持,治療團隊應給予清楚的疾病解釋及治療說明,讓他們有機會說出心中的感受,甚至準備接受將臨的傷慟。

常常想起劉媽媽說的:「因為我經歷過苦難,今天我更能去安慰苦難中的人,也更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。」難怪曾有人說:「苦難是化了妝的祝福。」您說呢?

475920